熵减 – 务虚会心得

"熵"理论源于物理学,常被用于计算系统的混乱程度,进而可用于度量大至宇宙、自然界、国家社会,小至组织、生命个体的盛衰。熵增是功能减弱的过程,熵减则是功能增强的过程。总结来说,熵减,是对抗混乱,回归有序,对抗衰败,延长生命的过程。

一、个人成长的熵减

针对个体,务虚会上的一个论点印象深刻,即"大多数人死在了30岁",这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不再主动学习,而是被动地生活、工作,因此,缺少外部活力地注入,实际处于一个不断熵增的境地。
躬身反思,其实每年都在做出很多改变的决定,但是最终能实践下来,坚持下来的实少如跑步,如深入学习K8S等,好在也有少数活动自己坚持下来了,如每天听20分钟英语,但总体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居多。
究其原因,应该是两点:
1、正是课上所讲的,"内驱力"不够;
2、没有使用一些好的工具作为武器。

增强内驱力

人非圣贤,总有怠惰希望呆在舒适区的时候,行百里者半九十,这时候如果内驱力不够,目标性不强,就容易前功尽弃。
因此,我们需要增强内驱力。经过思考,我总结如下几点措施。

首先,是明确目标,明确收益,强化目标。←

将目标们写下来,从中挑选最重要最紧急最渴望的目标,并写下来达成该目标自己的收益是什么,将目标及收益具象化。然后是不断地强化该目标,如写在每天都能看到的醒目的地方,不断地提醒自己。

其次,是做好计划,小步快跑,个个击破。+

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想要的太多,眼高手低,一抓一大把,一下子树立非常多的目标,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一件也没有达成。我们一个一个计划地来执行并达成,通过一个一个短小精悍的目标,来达成一个相对较大的目标。如学习业务知识,特性清单中的特性,总共就是几十个,如果我们一周学习一个,小半年也能掌握个大概。

最后,是不断总结,自我奖惩,正向反馈。

在设立一个小目标时,对应地设立一定的奖惩。如果完成了,就奖励自己,如一件自己种草已久的小物件,如周末去哪个地方玩一把。如果没完成,则延迟上述奖励多久。
通过不断地设计小目标,执行小目标,完成小目标,形成熵减的正向反馈,螺旋向上。

善用工具武器←

要善于使用一些好的工具,来支撑自己长期的坚持。如四象限工具,日常工作按照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不紧急的维度来处理事情。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重新在审视如何利用如滴答清单这一工具。其实我已经使用该工具有数年,通常用来跟踪每天必须做的一些习惯,如每天听20分钟英语,以及一些日常的记事。但是鲜用其中的如四象限、番茄专注等功能。
课上,还讲到《心流》这本书,之前其实在其它地方听过,但是未有关注。今天一听,有较大的感触。细想若日常工作生活中,每天能有那么一小段时间能进入心流的状态,那一天的心情想必都是欣慰的。那么,今天是不是可以利用好番茄专注这样的工具,强迫自己在一小段时间内专注地做一件事。虽然工作中时间碎片化严重,但是一小段一小段的心流状态,亦是非常可贵的。

二、工作中的熵减

开放的系统,才有熵减的可能。放眼我们的工作,我们需要:
1、思想开放。
2、眼界开放。
3、技能开放。

思想开放

思想开放,表现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打开天窗,接受新鲜的事务,与讨厌的人或事做朋友。
如业界安全的算法,如 AES ,都是公开的算法,那些私有的算法,都很难定性为安全的算法。再如我们在系统架构中,要拥抱开源世界,而不是因为这东西经常有公开的安全漏洞,或者狭隘的技术情节而摒弃开源。

眼界开放

要多与外部交流,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工作中可能也较少能有机会参与一些峰会之类的,但是我们可以主动从一些业界典型的门户或者兄弟产品之间的交流获取一些输入,作为熵减的活力之源,如 Gartner 。

技能开放

技能开放,是指我们要积极地 Share 自己的技能,能有机会作为讲师以培训的方式对外宣讲是最好的,这样能系统地提升我们自己在领域的技能。而不是故步自封,深怕自己的技能被别人习得,而降低自己的重要性。

转载请注明来源:星期九 » 熵减 – 务虚会心得

相关文章

暂无内容~

评论 (0)